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是指儿童在深度睡眠时不自主排尿。虽然儿童夜尿症不会对儿童造成急性损伤,但长期夜遗尿往往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更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和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夜遗尿是指5岁以上儿童,每周至少两次非自愿排尿,持续3个月以上。(睡前疲劳或喝水过多,偶尔遗尿症的儿童不算生病)。无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症,占70%-80%。继发性遗尿症,俗称继发性遗尿症,多见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困难)等疾病。儿童除了夜间尿床外,白天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小便细流等症状。
一般来说,只有20%的儿童在4岁时遗尿,5%的儿童在10岁时遗尿。此外,虽然每年有15%的夜遗尿患儿可以自然恢复,但约有0.5%至2%的夜遗尿症患儿可以持续到成年。鉴于这种情况,一旦确诊儿童夜间遗尿症,应尽快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和家长不应采取“观望”的态度。
为什么会遗尿?
原发性遗尿症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 大脑皮质发育迟缓:不能抑制脊髓尿中枢。睡眠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排尿;
② 睡眠过度:当膀胱扩张时,入睡后不能立即醒来;
③ 心理因素:例如,孩子的心理认为他们不能得到父母的爱,失去了他们的关心。孩子们的脾气常常是古怪、害羞、孤独、胆怯、不爱交流;
遗传因素:遗尿症的发生率在父母或兄弟姐妹中较高。
⑤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夜尿量增加和膀胱功能减退是引起夜间遗尿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孩子睡觉时会不由自主地小便。除了夜间尿床外,白天还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小便细流。
如何治疗
1、一般处理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晚上用闹钟叫醒孩子小便1-2次。白天睡1-2个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止晚上过度睡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建立起信心。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逐步纠正患者的羞怯、焦虑、恐惧、恐惧的情绪或行为,照顾好患者的自尊,多鼓励、少训斥、少处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正确处理引起遗尿症的心理因素。通过病史了解遗尿症的心理诱因和可能的心理矛盾。我们应该尽快解决心理刺激的因素。对于现实中已经发生或主观上不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解释,消除心理紧张,避免引起情绪焦虑。饭后忌喝水,睡前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这样可以减少尿床的频率。
2、儿童尿床行为治疗
(1) 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的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完全排尿。这可以训练和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 白天,让孩子多喝水。当他想小便时,每次憋尿不超过10分钟。他应该每天训练一到两次,扩大膀胱,增加容量,以减少夜间排尿次数。
(3) 前晚的常规训练经常提前半小时尿床,用闹钟配合人工唤醒,让他们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或用冷水洗脸,使他们在清醒状态下排尿,目的也是帮助建立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