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雨辰出生在淮安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1岁时,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他开始学讲话,会喊“爸爸”“妈妈”,这让小雨辰的父母格外喜悦。咿咿呀呀的小雨辰,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患自闭症 康复训练一年不见起色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小雨辰快2岁了。这时,他的父母却发现,一年来,小雨辰的语言能力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大不如前,不仅不说话,也很少喊“爸爸”“妈妈”,大人喊他名字也不答应,反应表现迟钝,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和爸爸妈妈对视。
“孩子怎么了?”这急坏了小雨辰的父母。
一筹莫展的父母,带雨辰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自闭症。面对检查结果,小雨辰父母内心无比痛苦,但那时的他们,对自闭症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给小雨辰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赶上同龄人,父母给小雨辰报了一个康复机构的康复训练课程,从那时开始,小雨辰和她父母的身影就时常出现在康复训练课程上,做游戏、听音乐、学说话......
又是一年,眨眼间雨辰3岁了,满心期待的父母却没有看到雨辰的变化,还是和一年前一样,不说话、不对视、不运动......钱花了不少,孩子却没见多少改善,比起经济上的拮据,雨辰父母更担心孩子的未来,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名医会诊 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2019年7月20日,父母带小雨辰来到南京天佑儿童医院入院治疗,南京天佑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张青龙回忆,刚入院时,小雨辰几乎不说话,而且吐字不清晰,也不和人对视,走路低着头,呼名几乎没有反应,坐不住,时常来回无意义跑动,理解力、认知力比同龄孩子落后。经检查和测评后,初步诊断为自闭症。
对于这样的诊断结果,小雨辰的父母并不觉得意外,“在淮安医院,他就被诊断为自闭症,但没有做系统的治疗,只在一家康复机构做了一年的康复训练,没什么效果。”谈起小雨辰的病情,他妈妈一脸愁容。
她更担心的是,此前的一年时间会不会已经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自闭症本质是脑部发育障碍,年龄越小,干预治疗的效果就越明显,医学研究证明,0-3岁是自闭症治疗的黄金时期,雨辰入院时已经3岁,雨辰妈妈的担心并非多余。
为了让小雨辰的病情尽快改善,南京天佑儿童医院的医生、康复师们结合他的检查测评结果,为他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治疗方案,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穴位埋植等治疗方法对症治疗,结合言语训练、感统综合训练、作业治疗等康复训练方法。
让雨辰父母意想不到的是,7月28日,“2019自闭症MDT精准医学诊疗峰会”在南京天佑儿童医院举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刘振寰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励建安教授亲临峰会现场,刘振寰教授还亲自为小雨辰进行了诊断,并为他做头针治疗。
峰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中国台湾、美国等地的儿科、康复科、营养科、神经科、心理科、针灸推拿、中医科、精神科等八个学科16位儿科专家为小雨辰开展多学科会诊,会诊专家对小雨辰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出治疗方案。
重见希望 两年后开口喊爸爸妈妈
在医生、康复师共同努力下,小雨辰也在一天天地变化着:
7月22日,小雨辰能专心听音乐了;
7月25日,小雨辰没那么好动了,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
7月28日,喊他名字有反应了,也能短时间对视;
8月3日,对视能超过1分钟了,无意义来回跑动明显减少;
8月6日,雨辰能自己脱鞋子了,也能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
8月9日,语言能力好转,能表达“饿”、“捡东西”等需求。
雨辰妈妈看着孩子一天天地好转,心里的石头也慢慢落了下来。
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雨辰妈妈也是一天比一天开心,孩子欢快地叫着“爸爸妈妈”,让雨辰爸爸这30多岁的汉子也不禁动容,多年的坚持,在天佑总算看见成效。
8月10日,雨辰出院的前一日,他的大伯大伯母来医院看望这个小家伙,小雨辰显得十分开心,大伯对于小雨辰的变化也十分欣喜,“孩子和以前大不一样,活泼了,爱笑了。”临别时,小雨辰还和大伯大伯母挥手道别,和他们说“拜拜”,稚嫩的声音让病房里发出一阵阵欢笑。
“自闭症的孩子,不仅需要精准的治疗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更需要医务人员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爱心,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训练。”张青龙主任说。
对于南京天佑儿童医院医生护士的专业和耐心,雨辰妈妈深有体会,“这里的医生、护士、康复师他们都很好,非常有爱心。有时候我一个人照应不过来,护士们都会帮我,雨辰跟她们都非常熟悉了。”雨辰入院20天,妈妈全程陪同20天,医生和护士也被她的母爱所感动。
20天的康复治疗,孩子在进步,也让这个家庭再次看到了希望。“孩子的自闭症,不是一下子就能好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这20天的时间里,我看到孩子有这种进步,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进步,感觉有希望了!”雨辰妈妈说。